近百位院士专家云集!广药集团成功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圆桌峰会

2021-05-19 10:57:07 广药白云山

5月18日,以“逐梦健康,耀启湾区”为主题的首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圆桌峰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在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由广药集团、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联合主办,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的创新与合作,发起成立了生物医药与健康国际创新成果转化联盟,旨在推进粤港澳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聚智聚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

据悉,本次大会是我国近年来规格较高的行业盛会之一,黄璐琦、徐涛、刘昌孝、唐希灿、印遇龙、苏国辉、裴钢、陈晔光、饶子和等9位“两院院士”和韩国翰林院(科学技术院)院士金南衡,国医大师禤国维、周岱翰以及全国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的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广州,广州市副市长以及广东省、广州市相关部委领导,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总经理杨军等产业界代表,共计近百人出席会议,共同探讨行业发展大计。

近百位院士专家企业家齐聚广州

共话大湾区生物医药健康领域机遇与挑战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富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领域。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在生物医药健康领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辐射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持续保持约10%的年均增长。

广州市副市长出席会议,在致辞中表示,去年广州市发布了《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集中资源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接下来,广州将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产业资源和医疗资源集聚优势,将广州市打造成为全国新药创新策源地、全球新药临床试验集聚地、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作为主办单位代表致辞。他表示,粤港澳同根同源、同声同气,在产业上互补性、联动性非常强,大湾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正当其时。广药集团将努力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努力为健康广州、健康湾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广药方案”。

▲李楚源作为主办方代表现场致辞

在“共话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圆桌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昌孝,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马普组织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晔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创始主席饶子和分别作主旨演讲,从各自所在领域,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

▲院士专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行研讨

为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在“十四五”更加快速地发展,本次圆桌会议专门安排主题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就“共话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为大湾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生物医药与健康国际创新成果转化联盟成立

广药集团多个1类新药在研项目发布

会上,广药集团牵头成立了生物医药与健康国际创新成果转化联盟,成员单位涵盖国家名优中成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州名优中成药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广州创新药物与高端制剂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广州药用脂质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广州肿瘤临床营养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等大部分成员单位,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生物岛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与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等学术团体,以及药明康德等行业一流企业共计近百家单位。

▲生物医药与健康国际创新成果转化联盟成立仪式

未来,生物医药与健康国际创新成果转化联盟将立足广州,辐射湾区,面向全球,构筑“产、学、研、医、协(学)、用”六位一体的交流、交往平台,促进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推动重大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联盟发起单位广药集团在会上发布了科技创新升级战略报告。“十四五”期间,广药集团将重点聚焦在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特殊医用用途配方食品等领域,对内继续深化科研整合,以生物岛研发总部为依托,以广州医药研究总院为主体,建设高端研发平台;对外以行业企业的创新需求为主导,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和金融机构的资本作用,构建综合创新体系。

▲广药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菊研现场分享广药集团“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围绕“十四五”科研创新布局,广药集团公布了一批重大创新药项目,包括与药明康德合作的抗肿瘤创新化学药研发项目、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作的抗肿瘤创新化学药研发项目、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合作的注射用头孢嗪脒钠研发项目、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根据国医大师组方开发的创新中药项目、与安徽医科大学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合作的治疗干燥综合征化学1类新药研发项目、与领晟医疗科技合作的改善骨关节炎疾病的1类生物药研发项目等,涉及抗肿瘤、抗感染、治疗免疫性疾病、治疗骨关节炎等多个管线,范围涵盖小分子化药、中药、生物药等多个领域。

据悉,广药集团目前在研项目200余项,包括疫苗类生物药、抗体类生物药、化学药1类创新药、高端原辅料、中药新药、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特医食品等。

▲“迈向新征程”重大创新药项目启动仪式

3位诺奖得主、20多位院士专家加盟

广药集团致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作为广州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广药集团近年在科研平台梯队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重大项目、产学研协同合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至今已形成诺贝尔奖得主3人、国内院士专家和国医大师21人、博士及博士后超百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成重大创新平台82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十三五”期间,广药集团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得科技奖项50多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个,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00余项。

此外,广药集团搭建了多个产学研合作体系,包括牵头成立了国家名优中成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州名优中成药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等多个具有行业引领与示范作用的创新联盟,并在澳门设立国际总部,与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多层次合作关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的产业链条。

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广药集团步入发展快车道,已连续九年荣登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第1名,2020年经营规模超过1500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工商销售收入415.82亿元,同比增长18.60%;实现利润总额22.15亿元,同比增长30.70%,实现了“十四五”开门红。在“2021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广药集团品牌价值达到474.52亿元,位列医药健康品牌板块第一名。

根据广药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将着力打造具有产业特色、文化鲜明的世界一流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

李楚源表示,广州市场环境好,发展机遇多、空间大,将抓住广州新一轮改革开放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高端集聚的机遇,不断加强和深化与国内外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外部互补型企业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高地作出广药贡献。


相关链接:

裴钢

出生于1953年12月,辽宁沈阳人,细胞生物与分子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广州生物岛实验室理事长,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曾任《Cell Research》主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校长等。

黄璐琦

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监察委员会第一届特约监察员,第十五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

徐涛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术副校长、广州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生物岛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6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1996-1999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1999-2000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理与生物物理系任高级研究员,2000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刘昌孝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天津药物研究院终身首席科学家、学术委员会主任、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典委员会顾问、中国药学会副常务理事、天津药学会理事长、天津市监管科学研究会理事长,荣获香港紫金花医学成就奖和医学创新金奖(2000)、泰国医学金象奖(2000)和德国医学论文奖(2000)、国际药物代谢研究会特别贡献奖(2014)、中国药学会特别贡献奖(2017)、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终身成就奖(2018)和中医药循证医学终身成就奖(2020)。

印遇龙

湖南桃源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级研究员,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现在任农业部动物营养实验室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筹)主任,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分会理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业战略联盟理事长,Animal Nutrition 杂志主编。

陈晔光

清华大学教授。1983年毕业于江西大学,1996年获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做博士后,2000-2002年为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助理教授,2002年至今为清华大学教授。多年来围绕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及其生理病理功能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系统性研究,近年来主要利用类器官技术研究肠、胃、肺等成体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机制,并探索癌症等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先后发表160余篇论文。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

饶子和

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创始主席;曾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际生物物理联盟(IUPAB)主席。

苏国辉

出生于1948年1月,广东顺德人,神经解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发明家学会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眼科学系及脑与认知国家实验室解剖学讲座教授。

唐希灿

出生于1932年12月,广东潮阳人,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药物所终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植物药有效成分开发及作用机理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级奖7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新工业产品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国际科技奖1项,何梁何利科技奖1项及中国药学发展将特别贡献奖1项。

金南衡

出生于1959年1月,韩国翰林院(科学技术院)院士,韩国忠北国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五邑大学特聘教授,广东省医学大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动物早期胚胎发育机制、体细胞克隆动物和转基因动物的相关研究。2006年当选为最年轻的韩国翰林院院士。

禤国维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顾问,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顾问、终身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第二、三、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周岱翰

第三届国医大师,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中医肿瘤学》杂志主编,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相关链接:

 今年最“耀”的医疗健康峰会上,院士们都讲了啥?